
封面新闻记者 李华刚 摄影报道永宝网
当前,数字经济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大量的AI人工智能企业在寻找市场与投资,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在想尽办法招商引资。企业究竟有怎样的需求?地方政府又如何作为?
11月7日,“数企四川行”走进泸州纳溪,参观川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与泸天化智控中心,并举行座谈会。

数字经济产业对接座谈会永宝网。
“目前大量AI创新型企业迫切地需要落地案例做成示范性项目,有了示范项目他们就可以向资本方传递其商业价值,证明融资的可行性。”来自国家及省市的数字经济发展专家,以及几十家数字经济企业代表来到泸州,了解当地的政策环境,以及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产业对接。
四川省大数据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秦强子表示,川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泸天化智控中心,是数字经济落地实践的生动样本。这个总投资3亿元、算力达70P的算力中心,不仅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更以其液冷散热等创新技术,成为“东数西算”战略的典型范例。而泸天化的智能化改造实践,正好与四川省在工业制造数字化领域推进的工作高度契合。“我们将通过本次活动,积极推动企业与川南算力中心深度对接,联合开展行业大模型研发和场景创新,将算力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有关专家与数字经济企业代表参观位于泸州纳溪的川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据了解,泸州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市五大重点融合产业链之一,以龙马潭区、江阳区、纳溪区和江阳经开区为主要承载地,以人工智能、数据、机器人、汽车电子、电子专用材料、行业垂类模型等战略新兴赛道,统筹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方面,泸州全市技能人才超30万人,高技能人才近10万人,依托西南医科大学、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校和13所中职学校,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形成了覆盖广泛、层次完备、支撑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向。
面向未来,泸州将立足产业实际和资源禀赋,系统梳理白酒酿造、化工安全、医疗健康、智慧教育等领域的智能化需求,打造一批高质量应用场景,让技术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依托川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承接行业模型训练、数据处理等任务;同时永宝网,泸州将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支持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人才实训,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诚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